其他

沉睡千年的石头,记录着被淹没的唐代政治风云

2017-12-22 彭晓玲 第一财经网

长孙皇后和武则天之外,唐太宗、高宗时代宫廷还活跃着一位高权重的女性;唐玄宗早期身边有位杨氏,不是史学家认为的肃宗之母元献杨皇后,而是另有其人。随着洛阳最新一批出土墓志公之于众,穿过上千年的迷雾,一些有意无意被淹没的重要历史人物重新走了出来。


唐玄宗(公元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


“让石头说话。”多年来,洛阳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馆长齐运通一直致力墓志收藏和积极公开。2012年,他整理的《洛阳新获七朝墓志》出版后立即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中国知网上,以其为参考文献的学术论文就多达110篇。今年,齐运通又出版《洛阳新获墓志》,收录有东汉至元代的398方墓志资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首次披露。


《洛阳新获七朝墓志》,齐运通 编,中华书局2015年5月



《洛阳新获墓志(二〇一五)》,齐运通、杨建锋 编 中华书局2017年2月


“生在苏杭,死葬北邙”。历史上,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城北的邙山更是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理想的长眠之地。上世纪初,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前后修建陇海铁路,洛阳是铁路线的重要交通枢纽。施工过程中,沉睡千年的古墓被陆续发掘,一时民间盗墓随之猖狂,大量墓志开始出现,引起辛亥革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的关注,开始在洛阳收藏出土墓志。


于右任对北魏碑刻很感兴趣,收藏了近百方,其中以北魏皇室拓跋家族七对夫妻的墓志最为珍贵。他受此启发,把自己的居室命名为“鸳鸯七志斋”。这批墓志后来被运回北京,埋藏在一个清代王府隐蔽的后院里。1935年,预感抗战即将爆发,于右任又致电杨虎城将军,把墓志全部捐献给了西安碑林博物馆。


大燕严复墓志


大燕严复墓志局部


差不多在北魏墓志被争相购买的同时,据《洛阳这百年》一书记载,当时大量唐代墓志却被弃置于田间地头,有的用来砌墙垒台,有人甚至把上面的字磨掉刻写新志。担任过陕西省靖国军副总司令的张钫,在同乡,也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原河南大学校长王广庆建议下,开始收藏唐代墓志。张钫前后收藏了1400多方,把它们运回洛阳以西的铁门镇老家,镶嵌在十五孔窑洞的内壁和走廊的里外墙壁上,随后又请章太炎题匾为“千唐志斋”。张钫老家,成为如今洛阳著名景点千唐志斋博物馆的前身。


当时,于右任和张钫的墓志收藏,都是经由洛阳著名收藏家、曾担任过故宫博物院考古采访员的郭玉堂。每收到一方墓志,郭玉堂自己也拓印收存一份。1966年8月,郭玉堂的后人将他毕生所藏的118万份墓志拓本全部捐献给了洛阳博物馆。“我一调到洛阳市博物馆,就开始整理这些墓志。”齐运通说。


改革开放后,洛阳启动大规模城市建设,农村盗墓现象也屡禁不止,墓志出土规模空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藏家说,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间,洛阳平均每天有三方墓志出土。2000年到2010年,墓志出土数量开始减少,但平均两三天也会出土1方。“2010年以后几乎就见不到了,这说明什么呢?地下资源越来越枯竭。”墓志越来越稀见后,价格也飞涨起来。墓志收藏以宽度来计算,90年代初期每10厘米100元,2000年左右涨到1000元,后来又涨到1万多元。“现在市场上已经没有新墓志出现了,有人想出几十万来收藏一方墓志都拿不到货。”


唐高宗保傅姬氏墓志


唐高宗保傅姬氏墓志局部


2005年,齐运通从文物管理岗位退休后,也涉足墓志收藏。2014年11月,他在洛阳创建了一座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里面有自汉代至民国石刻原石200余种,拓本3000余种。博物馆里的墓志收藏以唐代居多,有100多方。墓主人身份千差万别,上至王侯重臣,下至处士百姓,甚至还有刑徒。但大多数生前都身居要职、手握重兵或家世显赫。光是唐代郡太守、州刺史的墓志就有几十方。


齐运通创办的洛阳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


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殷墟甲骨、明清内阁档案大库、居延汉简的陆续出土或发现,被列为中国四大古文献发现。“很遗憾里面没有墓志,实际上墓志完全可以列入第五大发现。”齐运通说,王国维就是利用地下出土文物校对传世史书。可惜西安、洛阳等地的墓志大量出土后,不久就遇到抗战爆发,此后又是国共内战,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出土墓志这块一直没有进行很好的整理研究,“这应该是今后一个很重要的历史研究方向。”


墓志的作用主要是纠史、补史、证史


第一财经:你为什么对墓志收藏感兴趣?


齐运通:我过去是贫苦人家出身,但从小就喜欢练书法,那时就跟着碑帖临摹。后来在洛阳一个工厂做工人,“文革”时政治上受了影响没事做,有老邻居喜欢文物,会装裱字画,我就跟着他学。70年代末,通过这方面的能力调到了洛阳博物馆。我一到博物馆,就开始整理郭玉堂后人捐出来的那些墓志拓本。工作之余,也做些墓志拓本的记录。1986年,读到《六朝墓志捡要》后开始接触墓志收藏知识。后来又读到《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看到里面提到的大部分墓志都出自于洛阳,就定下此后的兴趣爱好了。


第一财经: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墓志收藏的?


齐运通:以前国家文物局有六条工作守则,第一条就是文物工作者不能收藏文物。所以当时故宫博物院的马衡院长在守则颁布后,他就把自己收藏的东西捐给国家了。我在调到洛阳市博物馆以前,就有些墓志拓本收藏,那时拓本比较常见,也不值钱。到了博物馆后成为文物工作者,后来又到了领导岗位,更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再做收藏。2005年退休后,才又开始下劲儿做收藏。


第一财经:你收藏的100多方墓志中,有哪些特别重要,或者说很有历史价值?


齐运通:有姬揔持、杨淑妃、严复、李俊夫妇的墓志。尤其是姬揔持的墓志,规格很高,长、宽各93厘米。初唐时,三品以上高官墓志边长在80厘米左右,只有予以特殊埋葬待遇的皇子、公主,还有功勋卓著的一、二品高官,墓志边长可达到一米或以上。一般墓志都是600~800字,超过1000字的很少,而她的有2000多字,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文字最多的女性墓志。西安出土的永泰公主墓志尺寸更大些,但里面文字记录远没有姬揔持的墓志丰富。


她的墓志也特别漂亮,书法第一流。墓志封盖雕刻的花纹特别好看,上面写着周国夫人。历史上封为周国夫人的人很少,就算是杨玉环的姐姐们被封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韩国夫人,这些封国都是诸侯国,而周是一个王朝。


但姬揔持其实身份很特别,她是犯人之后,夫家参与了贞观元年的谋反,她是作为罪人进宫,有点赎罪的意思。墓志为什么又规格这么高呢?因为她是养育皇帝的,是高宗李治的保傅,和李治情同母子。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对她也很信任,在宫廷地位很高。


唐高慈墓志


第一财经:但非常奇怪的是,姬揔持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记录。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仇鹿鸣解释说,唐前期的政治中,后宫的女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上官婉儿这样个别被正史记录的人物,剩下的面目完全晦暗不明。


齐运通:是的。墓志的作用主要是纠史、补史、证史。姬揔持的墓志对研究唐朝初年的宫廷政治问题就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从她的墓志中可以看到,唐太宗继位时其实大家都不承认他,继位前三年都是血雨腥风。但李世民是铁腕手段的人物,把这些谋反都镇压了。


从姬揔持的墓志还可以看唐代女性。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其实前提是当时士人阶层女性地位得到提高,才为她后来做女皇帝提供土壤。在唐代一些丈夫为亡妻写的墓志上,你也可以看到当时有些士人家庭真的是达到了男女平等,甚至女权至上。


第一财经:你收藏的墓志中,唐玄宗的杨淑妃也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记载的人物。以前,学界很多人都认为唐玄宗早年的杨淑妃与唐肃宗母亲元献皇后杨氏是同一人。这方墓志出土后,才把这个猜测推翻了。


齐运通:是,看了杨淑妃的墓志会发现,唐肃宗母亲元献皇后杨氏和她不是一个人。杨淑妃是隋朝贵族的后代,她们家族也是唐代前期最重要的外戚家族之一。但是她的叔父杨均是韦皇后的面首,而且涉嫌毒杀中宗,后来被杀了。非常奇怪的是,作为罪臣的侄女,杨淑妃却很快被选为太子良娣,并在玄宗即位仅仅两个月后便晋封淑妃。所以她很可能是在当时玄宗与睿宗、太平公主激烈政治斗争的背景之下,被太平公主安排到玄宗身边的眼线。


其实这种选择可能不是她自己愿意的,她后来并没有受到过唐玄宗的宠爱,最后选择做女道士远离祸害也是迫不得已。所以很自然就在历史中消失了,她其实也是宫廷斗争的受害者。


第一财经:除了重新挖掘出被遗忘的重要历史人物,《洛阳新获墓志》中还有哪些墓志提供了历史研究的新史料?


齐运通:严复的墓志非常值得关注。现在看到的关于安史之乱的记录,全是站在唐王朝的角度来写的。但这方墓志的主人是安禄山重要谋士严庄的父亲严复,里面很多描述是站在叛乱方立场来写的,这在现存史料中非常罕见。


以前都说,安史之乱是因为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杨国忠和李林甫的争斗导致朝政腐败造成的。实际上看严复的墓志会发现,安禄山的野心早就存在,一直在伺机而动。严复出身河北一个下级士人家庭,懂《易经》。安史之乱前5年,他看到天上星象出现异常,认为预示着王朝有更迭。把星象观察告诉给儿子严庄后,严庄就去做了安禄山的谋士。实际上安禄山还是草莽出身,要是他能力再强些,说不定当时真的可能马上就建立一个新朝代。


李俊夫妇墓志也值得注意,也为研究唐代功臣墓提供了新的文献资料。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在西安的皇陵边有功臣陪葬,但这些功臣墓到底埋几代人,历史上没有记录。李俊的祖先是唐代十大名将之一的李靖,但他们夫妇墓志说明,至少到他这一代去世后已经离开功臣陪葬墓,重新找了个贫瘠的墓地埋葬。


第一财经:你做墓志收藏,又建立民间博物馆,这么些年下来肯定花费不小。可以透露下收藏的钱从哪里来吗?


齐运通:(叹息)痛并快乐着吧。收藏的东西也让人愉悦,人有了目标生命就觉得很愉悦。我从深圳退休,退休金算是高的了。经济上没有别的来源,就省吃俭用,做收藏后基本上是倾家荡产了(笑)。现在博物馆有6个人,除了我还有两个仓库管理员,两个讲解员,一个副馆长。也没有经费,每个月工资水电这块儿压力都很大,墓志只好直接摆放在外面。我现在也在看,有没有企业愿意赞助一下,这样可以改善下陈列条件。


第一财经:墓志和死亡直接关联,但你和墓志收藏一打交道就是几十年。里面有什么让你迷恋的地方呢?


齐运通:博物馆里挂着一幅我写的对联,可以说是我这些年的收藏总结吧:“九朝刻石,刻尽历史风云;文以载道,载出人生传奇”。每次看到这些墓志,就像看到1500多年前的古人一样,能和他们对话觉得是很幸福的事情,好像他们的后人在给我诉说先人经历了哪些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人生,有时读着读着上面的内容,还是很感触的。


我做了一辈子文物工作,看到好的东西流失很痛心。做收藏目的其实有两个,一是把新的墓志拓本资料公布于社会,让学者们研究。二是在适当时机,把这些墓志收藏全部捐给国家。我虽然没有于右任高尚,东西也没有他的好,但愿意做第二个于右任。



推荐阅读:

>>>>

“王健林滑铁卢”事件后续:警察没来,也都不想再炒

>>>>

华为荣耀门店遭小米员工砸,中国手机厂商T形格局下求生

>>>>

7成家族企业面临传承大考,中国富二代准备好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